若白苔渐变黄色,此为去表入里,其热尚浅,表不罢者,宜三黄石膏汤;已入里者,凉膈散,如焦干黑色,或芒刺裂纹,此为里热已深,宜栀子金花汤。【注】里证,谓热邪内结,不大便,恶热潮热,自汗蒸蒸,口燥舌干谵语,腹满硬痛也。
后江西观察使行部至袁州,闻彭所歌,异之,诘其词,得道人姓氏,遂遣人同彭叟至其庐邀之。然病胜在里,为阳胜阴虚,病当发热,故发热为病热在里。
或头微汗、小便利而微黄者,湿热微也,宜此。如阳已回,黑已红,惟中间一点黑烂不能红者,盖血已死,可以朴硝、明矾。
一、凡痈疽初萌,必气血凝滞所成,为日既久,则血积于所滞,而后盛作。若过食,胃弱难消,因复烦热,名曰食复。
因气运风热相搏而变,名曰风温也。潮热属阳明,一日一发,日晡而作也。
故神识外无所用而惑,神迷于内,则复为梦也,犹日入于夜。太阴属阴,故其色晦暗也。